說英語有自己的口音是正常的
說英語有自己的口音是正常的,正港台灣人說英語就是應該有自己的口音,合邏輯而且政治正確,應該引以為傲。練習口語,我們不必去尋找外師,有CEFR C1 及 C2 科班出身的本國師,有英語教學專業,有耐心及同情心,鼓勵學生,都是稱職的優秀英語老師。可惜的是,在英語教學環境中,執事者錯誤認知,使不同身分的英語老師,產生同工不同酬的現象。好像外師高人一等,得到的鐘點費也比本國師多,真是不應該。
英語教學專家再三強調,我們說英語不必像母語人士 (native-like),更不需浪費時及精力複製不存在的「母語人士」的口音 (如美國口音),也沒有「標準口音」這回事。更不要因為沒有美國口音就阻礙了我們練習說英語的機會。多做跟讀練習,利用手機自問自答,錄下來自己聽,跟手機溝通,就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。試著開開口,粉絲們會發現您的英語就會越說越流利!說多了就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,說起英語來非常有自信!試試看!加油!
本次貼文堤供三個小短片,請粉絲們來聽聽各行各業不同人士講的英語。
短片第一段: 我們認知的說英語的「母語人士」英國人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口音,閉上眼睛,不看字幕,恐怕不容易聽懂。所以學英語不需要找「母語人士」。
短片第二段: 英國皇家芭蕾團的首席芭蕾舞者,它們說的英語都有口音,美麗的女首席舞者,說英語有外國口音,但回答主持人的問題頭頭是道。
短片第三段: 足球界,球員們說英語的口音五花八門,但都可以接受訪問,回答問題。
我找了這幾個例子,旨在說明說英語有口音是正常的,不要讓口音變成說英語的絆腳石。
本文轉載自周老師臉書:英語學習樹屋